2016-01-23 瀏覽量 780
我們以前都聽過這些諺語:必須愛狗;與貓共度的時光不會浪費;人類最好的朋友;沒有比貓更忠誠的了;以及那些Tinder上的簽名:不愛狗?(劃去,離開。)
確實,愛貓者和愛狗者之間的對立從一開始就存在了,而且對于這個看似平淡的問題的回答——你愛狗還是愛貓?決定著友誼是地久天長還是瞬間夭折。如果我們遵循刻板印象,那么愛貓者生來就是被孤立的生物,具有女性勸說手段,傲慢、挑剔、注孤生。而愛狗者則是友善,愛運動,有活力的——他們還是聚會咖,容易滿足,并且是極為坦率的人。
然而,這種對立感越來越強:最近的研究顯示,人們對寵物偏好反映了人的諸多差異。并且,正如某些頑固的貓奴們宣稱他們至始至終都清楚的那樣,這些研究表明愛貓者比愛狗者更聰明。
沉默了?繼續讀吧。
在心理科學協會的年度會議上,研究員、卡羅爾大學心理學副教授Denise Guastello發現愛貓者和愛狗者之間的個性差異并不僅僅是判別性格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某種程度上由于他們所偏好的環境不同,愛貓者會比愛狗者更聰明。
“這樣是說得通的,一個養狗的人會更加活躍,因為他們會想外出,和人交談,遛狗",Guastello說。另一方面,“···如果你更加內向和敏感,你可能會選擇在家讀書,并且你的貓也不需要出門走動?!?/span>
如果你像你的貓一樣——特立獨行,傾向于多數時間的獨處——你可能也更傾向于有效利用獨處時間,不論是用于閱讀還是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據《生命科學》雜志報道,貓的敏感和內向可能是因為貓有3億神經元,而狗大約只有其一半。而且這種差異十分重要,會影響到野外生存能力以累積視覺記憶的能力。
結果呢,并不是對生活的滿意使得有好奇心的貓成為家養動物,而是知識--以及渴望運用知識的意識。貓——善變,神秘,睿智——隨著時間推移,調整了它們與人類的溝通技能,以便說服他們的主人在它們饑餓時給它們喂食,而由于多次早上都沒睡過安穩覺,狗狗們更可能聽令于主人。除此之外,盡管狗有嗅出毒品和從其他疾病中鑒別出癌癥的能力,貓展示了更富表達力和更復雜的聲音:據發現,野貓可以控制其伏擊目標靠近它,因為它擁有模仿其獵物叫聲的能力。進一步說,狗總體來說會遠比貓更依賴于它們的主人,很大程度上進化難咎其責——狗大概比貓早2萬年被馴化,并因此擁有廣為人知的溫順。與此同時,貓很像其主人:獨立、自理,而且根據一些人的說法,這些特質是睿智與成功的標志。
“汪"還是"喵",互動時猛撲而來還是發出嗚嗚的滿足聲,不論你是喜歡與你一起沿著公園跑步的狗狗還是當你閱讀喬叟作品時坐在你腿上的貓咪;是喜歡外向還是內向或者介于兩者之間,有一個事實廣為人知,不可辯駁: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對待動物的方式來評判一個人的內心善惡。而且當我們談論性格時,聰慧很少會勝過愛和同情心。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